16

作者:浩然 | 字数:2240
  阿宝和她的民兵排,坚守在祖国西沙的海岛上。

  他们欣赏着海上的奇观:

  人民海军牵着敌舰的鼻子来回乱跑。

  人民海军指挥敌舰东扑西撞、转圈圈。

  阿宝紧握手中枪,两眼凝神地看着。

  西沙的海风吹着她的衣襟、黑发和闪亮的刀尖;乐观的笑容,象彩云一样,不断地掠过她那红润的脸颊。

  她仿佛看到军舰上英雄的战士们,威威武武地屹立在舰舷上。

  她看到李虎林喊叫着装压炮弹。

  她看到梁峻峰灵巧地旋动着电舵盘。

  她看到万德正用毛主席的教导开展政治鼓动工作。

  她也好象看到符海龙高高地站立在指挥台上,按着毛主席的军事路线,下口令,斗顽敌,在惊涛中,自由地驾驶着银灰色的战舰。

  ……

  这一切,都给她鼓了劲,增强了信心。

  郑太平拾了一抱干柴回来。

  小伙手巧,用礁石块垒了一个小灶。

  他把小锅架在上边,点着了干柴。

  青烟升腾,火苗燃烧。

  亚娟从树底下提过来一只水桶。

  这个女民兵性子急,忙用茶缸往锅里舀水。

  热锅一沾水,“嗤”地一声响。

  这响声惊动了沉思的阿宝。她一转身,急忙喊:“喂,亚娟,用水做什么?”

  亚娟回答:“大家挖了一夜战壕,又渴又饿,煮些稀饭,给他们吃。”

  阿宝走过来,看看水桶,又看看锅,说:“不要煮稀饭,烧米饭吃吧。”

  “我征求意见了,都要吃稀饭的。”

  “煮稀饭费水。现在正准备打仗,水送不来,泉找不到,必须节约用水。”

  亚娟点点头,添了半锅水,加上米,来烧饭。

  日晒,火烤,加上米饭干焦的味道,越发使人觉得的口渴舌燥了。

  阿宝抬头看看天空,俯首看看大海,用舌尖舔舔干裂的嘴唇,又问亚娟:“咱们还有多少水?”

  亚娟说:“只剩下两桶水,烧饭用半桶,还有一桶半水了。”

  阿宝说:“拿来我看看。”

  郑太平到树丛中又把另一桶水提了来。

  阿宝看看这只桶,又看看那只桶;掂掂这只桶,又提提那只桶。

  亚娟和郑太平不知其中缘故,相互看了一眼。

  阿宝好似拿定了主意似地说:“你们把三个班的班长都找来,咱们开个碰头会。”

  亚娟和郑太平分头跑去,很快就把班长们找来了。

  三个小伙都赤着臂,顶着树枝帽,帽影中,是一双双熬红了的眼睛,是一张张干渴的嘴巴。

  阿宝说:“同志们,党和人民交给咱们民兵排的任务,是团结一起,带动渔民,保卫这个岛子。上级这样安排,定有艰巨的任务等我们。可是,仗还没打,缺水的困难跟我们挑战了……”

  三个小伙连声说:

  “支书放心,渴一点压不倒我们!”

  “慢说眼时还有点水喝,就算一滴没有,我们也能战斗!”

  “我们班的同志都表决心了,再加上点困难,也不会怕的!”

  阿宝点点头:“好的,好的。可是,同志们,我们民兵排都是年轻力壮的人,又经过训练,是能熬苦的。这个岛子上,还有另外一批同志,就是从船上转来的渔民呀!他们有老有小,能象我们这样熬苦吗?”

  亚娟和郑太平听到这里,才明白阿宝刚才反来复去地看水桶、掂水桶的原因了。

  亚娟接着阿宝的话音说:“把我们的水匀一点给渔民同志们用吧。”

  郑太平说:“渔民的人太多了,这一点水,就怕不能解决多少问题。”

  阿宝说:“我同意亚娟的意见,我也是这样想的。水当然少,因为少才珍贵;不能彻底解决干渴问题,定会给他们鼓起精神力量!”

  三个班长一齐说:

  “照支书想的方法做吧!”

  “我们是兵嘛,应当爱护群众。”

  阿宝说:“大家都同意,就这样做。那么,眼下有一桶半水,是把哪一桶水留下分给民兵们喝,把哪一桶送给渔民呢?”

  五个人几乎同声回答:

  “把满桶的给渔民!”

  “把满桶的给渔民!”

  阿宝点点头,又对亚娟说:“把你和我的水壶拿过来,从那半桶里舀水灌满,留下用;其余的部分,等吃饭的时候,分发给民兵同志们当汤喝——吃饱饭,润润喉咙,准备迎接战斗。”

  亚娟答应一声,就去草棚取水壶。

  阿宝又对郑太平说:“帮我抬着那一满桶水,给渔民同志们送去。”

  一切安排就绪,阿宝非常满意地跟着郑太平抬起水桶,往岛子的另一侧走。

  头上的日光,象火一样烤人。

  脚下的沙土,象锅底一般发烫。

  阿宝渴得厉害,喉咙如同在冒烟,又干,又苦。这时候,那怕有一滴水放进嘴里也很好呀!

  她朝四周看看,想找一点野果子吃。

  琛航岛没有金银岛那样大的野海棠树,就是有,如今也不是结果子的季节。

  她想到金银岛,想到此时在这里艰苦奋斗,就是保卫西沙,就是要夺回金银,周身增加了力量,把干渴忘到一旁。

  他们穿过一片羊角丛。

  他们经过一块黄沙地。

  他们走进林立的礁石丛。

  “他们听到那边有人说话:

  “阿公,干渴死了!”

  “仔,今朝就是生死搏斗呀,渴也要忍下!”

  “不能找些水喝吗?”

  “都是急匆上岛的,谁也不会有水啦。仔呀,要是遇上民兵,可不能说个渴字呀!”

  “为什么呢?”

  “他们会自己不喝,把水让给你的……”

  “我不要!”

  “对的。他们拿着枪,保住这个岛得靠他们!”

  “阿公,我不干渴啦!”

  “哈哈哈!”

  ……

  阿宝听到这里,心里越发激动,转头看看郑太平。

  郑太平的眼里涌出泪水。

  他们绕过礁石丛,大步地走到那个脑门上有伤疤的老渔民和少年跟前。

  阿宝快活地说:“老同志,运输船送水来啦!”

  老渔民从自然掩体里站起身,看看阿宝,看看郑太平,看看他们抬着的水桶,说:“不对吧,没见到有船靠咱们这个岛子呀!”

  阿宝说:“船是从那一边靠岸的,你在这一边,怎么能够看到呢?”

  “真的送水来啦?”

  “不假。只是少一些,匀着用。”

  少年拍手乐:“太好啦,太好啦!我正干渴呀!”

  老渔民拦住孙子,叮问阿宝:“你们民兵留足了吗?你们可是重要的!”

  郑太平赶忙接过来回答:“我们都留足啦。这一桶,分给渔民同志们润润喉咙;等再运水来,再多分给你们。”

  老渔民这才放下心:“够了,够了。”

  阿宝给他们灌了一葫芦水,告辞到别的渔民那里去。

  当她走几步,扭头一看,见少年正抱着葫芦甜蜜地喝着水的时候,心中涌起一股非常幸福的满足。

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

×